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2007年9月27日星期四

這,有何不可﹖

蔡建誠﹕工人黑名單 侵犯人權
(明報) 09月 28日 星期五 05:10AM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的紮鐵工潮,多次有工人表示,懷疑部分分判商設有「黑名單」,工人若呈報工傷,或與資方有任何勞資糾紛,日後不再受僱。指控若屬實,本港的工業安全以至社會的文明發展,有嚴


重的倒退,值得關注。

在工運史上,無良僱主設立黑名單,意圖阻止工人成立獨立工會、製造白色恐怖和對異議者秋後算帳,屢見不鮮。一個經典例子發生在1906年魁北克的白金漢市(Buckingham),當時該市的麥羅倫(MacLaren)家族經營電力、房地產、造紙等產業,壟斷了整市的經濟命脈。當年7月,300多名麥羅倫木廠工人成立工會,會員人數佔工廠工人四分之三,該廠經理正是白金漢市長。工會要求公司承認工會、把每天工時由11小時減至10小時,及把時薪由12.5仙增至15仙。

廠方馬上拒絕工會的要求,後來並解僱工會的領導層。事件拖了幾月,魁北克政府委派的調解員代表工會向廠方表示,工會願意把加薪的要求局限於低薪工人,但資方不但堅拒參與談判,還透過報章散發謠言,指工會由外界勢力資助,又僱用渥太華的警察騷擾工人。10月8日,200多名工人遊行阻止工廠開工,警方瞄準兩名工會領袖開槍,造成大量傷亡;午夜時軍隊入城保護麥羅倫家族的財物。兩星期後軍隊撤出,但麥羅倫家族運用其龐大的政治影響力,令所有工會成員被列入黑名單,全市不准錄用。這份黑名單持續幾代人,迫使工人離鄉別井,往市外尋找工作,直到1944年工會地位獲確認後,禁令才被取消。

今天,先進地區對工人運動的對待,應不會再如原始資本主義時期般赤裸血腥,但黑名單的做法仍被部分僱主採用,打壓手段則更為精巧。筆者翻查不同國家地區的資料,發現黑名單的做法,在建造業可能最易發生,主因是工程的定期性質,工人又普遍以短期合約受僱,合約完結後便要另覓僱主,結果處於極度脆弱的位置。倘若市場內寡頭壟斷嚴重,勞工市場變成買家市場,則情况更為不妙。

必須改變勞資不平等地位

最近英國 曼徹斯特城3名電業技工兼工運積極分子,入稟當地勞資審裁處,控告由電業承辦業聯合委員會(Joint Industry Board for the Electrical Contracting Industry)所代表的電業承辦商,持有一份黑名單,令他們長期不被僱用。裁判官於9月初宣判時指出:「雖然這是可恥的事,但審裁處認為業界確有一份工人的黑名單存在,而且所有申訴人都在這黑名單上。故此,申訴人很難找到工作,審裁處亦把此點考慮在內。」

在整個審訊過程中,值得留意是一位曾在業界擔任高職的證人的關鍵供辭。該名前任董事總經理指出,原來有顧問公司專門蒐集那些使部分建築公司廣受注目(high-profile)的員工的姓名,當有其他建築公司打算直接或間接僱用新員工時,便會向該顧問公司核對應徵者的姓名是否在名單上,按查詢人頭數量付款。該名證人估計該黑名單上的姓名達100至150個。

設黑名單的做法是可恥的,因為它嚴重違反人權,包括工人的言論自由、結社自由、就業權、不受歧視權等國際公認的基本權利,為文明社會所不容。早年美國 聯邦法院在一宗關於種族歧視的案件(Daniels v. Pipefitters Assn. v. Local Union 597, 1991)的判辭便認為,求職者應有權覆核有關的轉介紀錄,以保證招聘政策是公平的。可見僱主拒絕聘用的權利不是絕對的,行使時應該有正當合理的理由。

回到本港,筆者當然不希望有黑名單存在。不過,工友們言之鑿鑿,若有分判商編寫及交換黑名單屬實,可能已觸犯《個人資料(私隱)條例》,屬刑事罪行。政府要防患於未然,必須從改變工人與資方的不平等關係入手,立法確立工會集體談判地位、禁止不公平解僱和歧視,以及加強臨時工人的職業保障等。

參考資料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uckingham,_Quebec

http://www.labournet.net/ukunion/0709/blacklist1.html

http://www.labournet.net/ukunion/0707/mcrelec2.html

作者是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候選人

ई'm Running





今天,看到葉劉對四萬之爭的報導,各大報章A1的標題,令我感到似是另一場特首選舉一般。這會對香港社會有一定的沖激,包括令巿民對選舉制度的反思!

在美國,曾經選出一隻小狗作議員,真確有其事,但有否當選則沒有詳談。但我記得在數年前的美國曾經選出一個初中生做某個州的的州長,而且他能一邊上學一邊參政議政。這說明了什麼呢﹖

美國的民主政治是有其功能,就正如當年香港人選「長毛」一樣,政治上是為了對現有的管治模式不滿而作出的行為,最終是推翻政權為目的。據了解,能做到推翻政權的例子在美國從來未曾發生,亦沒有力量能做到這個目標。原因基本上有很多,但在一次有關國民教育的研討會中,我領會到美國政府在公民教育這方面的功夫做不錯,以致政權始終由兩大政黨控制。基本上,美國人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生於美國、長於美國的公民,有其公民的義務和責任,包括用任何的方式支持或反對政府的議案,以及政治行為。美國國民在讀小學的時候,便知道總統是如何產生,讀的是「美國獨立宣言」,了解美國立國之可貴,而且認同自己的美國國民身份。所以,他們即使是反對政權,最終都會以美國的利益著想,支持美國本地的政治組織管治其國家。之所以,在這個成長的基礎下,國民的政治依靠便會來得自然,容易傾向民主黨或共和黨其中一個政黨,並就選民各自的自身利益而投票。故,在911後主戰的公民較多,小布殊能輕易上台;但其後主戰的人基於總統註伊政策失利而放棄共和黨,但由於代議政制的關係,小布殊依舊當選執政,國民也要無奈接受,只能靠在野的民主黨拉扯政治角力。

現時,香港的民主政制仍然未能發展原因不少,並不是單靠制度上的改變這個現實,還有依靠很多的配套。我很不認同不少人說香港人經已對普選有充份的準備。相比美國的任何一個州或巿,香港人的選舉意認形態還不及那種熱衷的程度,都是依靠傳媒的吹捧,都是依靠政黨的口號,沒這,香港人還是較難自動自覺的參與。原因是香港的公民教育做得不好,原因是香港巿民仍未能知到、體會到選舉能帶出的利益問題。社會中層、上層會很明白,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;大部份基層巿民能選的,只有能助他們某求最大利益的政治人物,但有幾多人會明白呢﹖

在普選的制度中,要有一個識玩選舉遊戲的人,又要有領導藝術,又能具代表性的政客,要有這個演員不容易呢!

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


昨天看了剛上映的「色.戒」,內容是有關一班熱血的青年,在動盪不穩的1942年上海為了搞革命名運動而計劃了一連串的行動。由一班在香港讀書的大學生開始,到了在演話劃時受到近千人為了國家而吶喊得到了感動,然後由6名的成員組成的小組,便成為了他們一發不可收拾,亦不可以走回頭路的抗日之路。他們設計了各自的角色,社會的身份,以及身份應有的物品和行為,有趣的時他們這種行為以為萬無一失,結果還是由始至終都被嚴密的監視。其間,女主(王佳芝)角為了乎合自己已為人婦的身份而破處,與同行之成員練習性行為,目的是希望在成為刺殺對象(易先生)的情婦時,有身為人妻的行為。最終,王佳芝成為了易先生真正的情婦,以至令多年來的行動一下子告吹。



令人感到的是,他們依靠的是一顆的愛國的情懷,在沒有指導之下向日方勢力投靠,一下子便走了人生新的一頁。他們義無反顧地做,一邊行動一邊學習如何行動,走的路途非常艱辛。現今,人們的生活千遍一律,為了糊口,為了家庭,為了個人的事業,好像沒有了靈魂一樣地存在著同一空間。間中會看到不同的Blog有著很多有意義的反思,同時又會有一些只為情情愛愛而活的人存在,是否這個年代經已不適合談論國事家事天下事呢﹖在香港的生活裡,除了利益所及的東西會被人包圍著之外,沒有涉及到自己範圍的事情,無人會主動理會。例如,所謂的民主選舉,要求雙普選的政客,都只不過為了個人的政治本錢而存在。如果他們依舊在社會有地位,有權勢,我想他們倒也不會為香港的發展而出半點聲音吧。今天看到的電影,都是傳媒叫好又叫賣的電影,有人會看其他沒有人報導的電影嗎﹖人們真的有這個修讓去「欣賞」電影嗎﹖還只停留在「看」電影呢﹖



太陽從東方升起又是新的一天,人們現在又會否感到這一個短暫但又美妙的時刻呢﹖還是天天忙著工作,沒有體會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呢﹖

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

good

http://failover2.cdn.hinet.net/xuite/4/4/f/9/14939110/blog_418227/dv/7947499/7947499.swf







2007年9月17日星期一

why


包容‧諒解

有個同事a,因為愛上了另一個部門(t)的client,成為了親密朋友。但與此同事,t部門的同事b正在追求該client。就因為此事,有其他client對同事a表示不滿,並向同事a表態支持同事b,而有同事亦對同事a表達不滿,有間接阻止其他client與同事a接觸。同事對a的不滿,原因是a的感情史欠佳,令人覺得他對感情不專一;加上同事認為該名client是一個善良的人,不應與這樣的人一起。

這是一個感情故事,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關的互動,這是一個個人感情問題。

從那一個角度來看,沒有人能有資格說誰是,誰非;沒有人有資格可以肯定判定人的感情;也沒有人能資格可以代表幾位事主說三道四。

如非主角的話,談論這件事情應該算是「講是非」。反正事情經已發生了,誰和誰一起,那有道德標準可言,那有應該不應該呢﹖在這件事上火上加油的人,有沒有想過會令事主的未來造成影響呢﹖談論這事,給予批評意見,無論是對主角也好,他們旁邊的人也好,對這件事又可以有何影響呢﹖對此事有個人意見是自由,沒有人能阻礙人表達意見,但也不能硬說誰人的意見是最合適、最正確吧。如將別人的感情反射到對其他人,甚至所有人身上,對那些完全沒有參與此事的人而言,公平嗎﹖這樣殊九族方式的想法,套用在這件事上會不會不合適﹖會不會以偏概全﹖無論是親眼看見,還是親耳聽到,當向其他人轉述時便會是以訛傳訛,第三者聽到時亦收到非必要的形容情緒。那有人是最客觀的呢﹖

為什麼你會是這樣呢﹖將別人的感情當作工具,影響他身邊的人。為什麼你會這樣呢﹖因為別人的行為而殊連無辜者。為什麼你會是這樣呢﹖因別人的事而影響了我倆的感情。

雖然事情經已成為過去,但成為我倆不能磨滅的傷口。我們曾經努力習慣,努力學習與這傷口相處,甚至盡力修補,希望能保持兩人關係不被影響。我,會不會太天真﹖我,想法會不會太單一﹖我,會不會做得不夠好﹖我,經已不知如何是好了。昨天,我感到你因此事悶悶不樂,感到你鈎起了因傷口引起的回憶;今天,我因為你而再次倒下去。

可不可以……

2007年9月5日星期三


左腦 VS 右腦


很神奇喔
試試看 ---你看到的美女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動 ? --(說明在後)



image001.gif (204.02 KB)
2007-9-4 19:08





每個人看來都是不一樣的




順時針轉的話 , 屬於是用右腦較多的類型

逆時針轉屬於使用左腦較多的類型

大部分人的眼裡裡是逆時針方向轉動 , 但也有人看來是順時針方向轉動的 .

順時針的情況 , 女性比男性多 ~

逆時針轉動的 , 突然變成順時針的話 , IQ是 160以上 !!!

試試吧 !~~~

科學人雜誌-- 天才的特殊思維
作者﹕巫石吉
頂葉負責掌管腦中的數學和邏輯,這也是愛因斯坦成為天才的秘密。但不可否認的,愛因斯坦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,是使他的右腦不斷激發出潛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左腦因為是以語言處理訊息,控制知識、判斷力、思考力因此被稱為「知性腦」﹔右腦則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字宙波動共振,由於是圖像腦,因此造型能力優越,被稱為「藝術腦」。
有關右腦的神奇功能研究,是始於1981年加州理工學院羅傑‧ 史貝利博士研究右腦獲得諾貝爾獎以後,人們才開始對右腦有所認識,在此之前,人們並不認為左腦與右腦的功能有那麼大的差別。史貝利在分割腦的實驗中發現,左腦與右腦這兩個半球完全以不同的方式在進行思考,他發現左腦用語言進行思考,右腦則是以圖像進行思考﹔左腦偏向語言、邏輯性的思考,右腦則是影像和心像的思考。
根據七 田真博士的研究,原來人在誕生之初,右腦的能力還很發達,右腦具備了超越常識那種幾乎可稱為全然未知的天才似的能力,這種能力自古以來就隱藏在人們腦海裡,是一種超越時間、空間,與無限境界相連結的能力,但是因為人類世界是以教導、開啟左腦為主,讓小孩子努力學習語言以及往後生存所必需的知識,久而久之,左腦越來越發達,右腦卻因為少用而日形退化。
至於什麼樣的成人比較容易打開右腦,七 田真博士認為,心思專注、純真沒有成見的人,比較容易進入神奇的右腦世界。你相信超能力嗎?如果你有看過(雨人)這部電影,一定對片中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哥哥印象深刻,他不但能正確快速數出散落一地的火柴數目,而且飾演他弟弟的湯姆克魯斯還利用他天賦異稟的「透視」能力,上賭場找人玩撲克牌,結果對手的牌在達斯汀霍夫曼的「全神貫注」下,被透視得一覽無疑,湯姆克魯斯因此贏了一大筆錢。
或許你會認為那是電影誇張其事,現實世界中,人不可能具備那樣的能力。如果你這麼想,你就是犯了習慣左腦思考的錯誤,其實,人類大腦的另一半-右腦,擁有的能力是左腦思考者很難想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