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2007年9月27日星期四

ई'm Running





今天,看到葉劉對四萬之爭的報導,各大報章A1的標題,令我感到似是另一場特首選舉一般。這會對香港社會有一定的沖激,包括令巿民對選舉制度的反思!

在美國,曾經選出一隻小狗作議員,真確有其事,但有否當選則沒有詳談。但我記得在數年前的美國曾經選出一個初中生做某個州的的州長,而且他能一邊上學一邊參政議政。這說明了什麼呢﹖

美國的民主政治是有其功能,就正如當年香港人選「長毛」一樣,政治上是為了對現有的管治模式不滿而作出的行為,最終是推翻政權為目的。據了解,能做到推翻政權的例子在美國從來未曾發生,亦沒有力量能做到這個目標。原因基本上有很多,但在一次有關國民教育的研討會中,我領會到美國政府在公民教育這方面的功夫做不錯,以致政權始終由兩大政黨控制。基本上,美國人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生於美國、長於美國的公民,有其公民的義務和責任,包括用任何的方式支持或反對政府的議案,以及政治行為。美國國民在讀小學的時候,便知道總統是如何產生,讀的是「美國獨立宣言」,了解美國立國之可貴,而且認同自己的美國國民身份。所以,他們即使是反對政權,最終都會以美國的利益著想,支持美國本地的政治組織管治其國家。之所以,在這個成長的基礎下,國民的政治依靠便會來得自然,容易傾向民主黨或共和黨其中一個政黨,並就選民各自的自身利益而投票。故,在911後主戰的公民較多,小布殊能輕易上台;但其後主戰的人基於總統註伊政策失利而放棄共和黨,但由於代議政制的關係,小布殊依舊當選執政,國民也要無奈接受,只能靠在野的民主黨拉扯政治角力。

現時,香港的民主政制仍然未能發展原因不少,並不是單靠制度上的改變這個現實,還有依靠很多的配套。我很不認同不少人說香港人經已對普選有充份的準備。相比美國的任何一個州或巿,香港人的選舉意認形態還不及那種熱衷的程度,都是依靠傳媒的吹捧,都是依靠政黨的口號,沒這,香港人還是較難自動自覺的參與。原因是香港的公民教育做得不好,原因是香港巿民仍未能知到、體會到選舉能帶出的利益問題。社會中層、上層會很明白,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;大部份基層巿民能選的,只有能助他們某求最大利益的政治人物,但有幾多人會明白呢﹖

在普選的制度中,要有一個識玩選舉遊戲的人,又要有領導藝術,又能具代表性的政客,要有這個演員不容易呢!

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


昨天看了剛上映的「色.戒」,內容是有關一班熱血的青年,在動盪不穩的1942年上海為了搞革命名運動而計劃了一連串的行動。由一班在香港讀書的大學生開始,到了在演話劃時受到近千人為了國家而吶喊得到了感動,然後由6名的成員組成的小組,便成為了他們一發不可收拾,亦不可以走回頭路的抗日之路。他們設計了各自的角色,社會的身份,以及身份應有的物品和行為,有趣的時他們這種行為以為萬無一失,結果還是由始至終都被嚴密的監視。其間,女主(王佳芝)角為了乎合自己已為人婦的身份而破處,與同行之成員練習性行為,目的是希望在成為刺殺對象(易先生)的情婦時,有身為人妻的行為。最終,王佳芝成為了易先生真正的情婦,以至令多年來的行動一下子告吹。



令人感到的是,他們依靠的是一顆的愛國的情懷,在沒有指導之下向日方勢力投靠,一下子便走了人生新的一頁。他們義無反顧地做,一邊行動一邊學習如何行動,走的路途非常艱辛。現今,人們的生活千遍一律,為了糊口,為了家庭,為了個人的事業,好像沒有了靈魂一樣地存在著同一空間。間中會看到不同的Blog有著很多有意義的反思,同時又會有一些只為情情愛愛而活的人存在,是否這個年代經已不適合談論國事家事天下事呢﹖在香港的生活裡,除了利益所及的東西會被人包圍著之外,沒有涉及到自己範圍的事情,無人會主動理會。例如,所謂的民主選舉,要求雙普選的政客,都只不過為了個人的政治本錢而存在。如果他們依舊在社會有地位,有權勢,我想他們倒也不會為香港的發展而出半點聲音吧。今天看到的電影,都是傳媒叫好又叫賣的電影,有人會看其他沒有人報導的電影嗎﹖人們真的有這個修讓去「欣賞」電影嗎﹖還只停留在「看」電影呢﹖



太陽從東方升起又是新的一天,人們現在又會否感到這一個短暫但又美妙的時刻呢﹖還是天天忙著工作,沒有體會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呢﹖

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

good

http://failover2.cdn.hinet.net/xuite/4/4/f/9/14939110/blog_418227/dv/7947499/7947499.sw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