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2007年10月25日星期四




今天從報章看到一位政客到外訪發表意見,有關要求美國政府借中國於明年舉辦奧運會施壓,迫使中國政府發展一些政制改變。

剛巧,今天為施政報告的致謝動議的日子,而十七大亦剛剛結束,未知這是否有意識的安排,還是機玄巧合呢﹖十七大提到不希望外國勢力干預中國的內政,香港的政客隨即想到不少有關中央干預一國兩制、針對泛民主派、進一步控制言論自由。我認為有時可以將事情簡單一點來觀看。「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」這句老生常談的古話確有其用意,至今天的現代化社會也可以用得著。如非有政客曾向外國力量干涉香港事務、干涉國家政事,他們不需要「此地無銀」地回應十七大的言論,十七大的言論之廣,未必單單是指香港的事務。其實台海關係、我國邊彊問題、軍備競賽、以至宗教組織都在內地活躍,我國地大脈搏,人口高達近13億,即使香港對國家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,但亦非所有大小事項都與香港有關。香港政客反應之大,未免令人覺得他們有點自抬身價,將個人或組織的行為台上一個國家的討論層次。

泛民常常將民主自由的理念排在首位,這種堅持的確世人感到驚嘆,並有一部份香港人認同他們的做法。不過,我很堅持一種想法,就是沒有溫飽就什麼都談不上。內地改革開放近30年,在這期間有若干人口能擁有小康之家,有部份人能享盡榮華富貴,亦有大部份人仍未得到溫飽,未能得到公平的對待。民主派就往往向中國政府衝著而來的,有部份原因就是基於這些問題的背後因由。他們認為中國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,全因為一黨專政,政治生態不改,人民生活便不會得到保障,就如政府收地重建,近年往往出現不少官民衝突,亦是社會政策未完善的結果。曾經有這樣說法﹕「現時中國得到每年的獲得不錯的利潤,但分成13億份,便是一個很少的成就;現時中國現存不少社會不公平現像,將其化為13億個問題,便是一個很大的問題。」這令我明白到中國的發展不能急,亦不能太慢。歐美各國發展社會,經過工業化、走了一段很長的社會發展階段,才能有現今的美好。新中國建立,還未到60年呢,怎可以與別國的比﹖何政制發展﹖人權、經濟、政治制度、人民素質,一環扣一環,不可以獨立評論的。

為了爭取國家有民主的發展,但又以有助社會經濟發展的奧運會作為犠牲,這種行為對嗎﹖會不會簡單了一點呢﹖在這個時間向社會發表,有其他政治意義嗎﹖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