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难得胡涂的人生才能活得精彩

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





最近,好多工作都好煩,需要盡快處理,但又不能操之過急,矛盾之處到達極點。人事、公司發展、財政……十九幾萬樣嘢要做。另一方面我今天想講的是,我仍然相信做嘢係要同人合作,而且要用腦的,要有記性,令我感到超級煩的是與我共事的人,就是好冇記性、思想極端、唔識轉彎….(下省一千字憤怒且無奈的情緒發洩),算,講多都無謂。

加上,有不少積壓的工作,過了一段時間還未有時間處理,而自己又沒有精神力量去投入煩瑣的事事務務(故偷閒寫了這編吹水文),綜合各方面因素,近幾天的工作情緒是負50,正能量十分缺乏。

很久很久沒有放下所有的工作,自自在在地去國旅遊了,近幾年出離開香港的全部是返回內地,全部都是工作,全部都給我不少工作壓力。即使我體會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,但有時都想放下什麼旅遊的意義,放下參觀考察的要求,真真正正享受不同的地方的生活、娛樂。突然,回想到去泰國旅行,回憶在沙灘玩樂的高漲且興奮的心情,回憶在吃著生日蛋糕,回憶瘋狂地…。又突然想起在台灣,在台北的書店優閒感,在九份的風景和美食,在廣場上看迪克牛仔,在coffee shop中的咖啡香味。

喔!忘記了,真的忘記了,原來人生需要一點享受,一點娛樂。

Ok啦,還是繼續沉著氣地做好工作吧。

2007年10月15日星期一





星期天晚上,在漫無目的之情況下,我和PSP一同到了Mega Box(紅點)參觀一下。那個時候,我們還未知道那紅點與九展的位置差距是否很大,加上沒有意識到要找那部shuttle bus, 所以……我們就到了九展。之後,我們望著那紅點行了大約十分鐘左右便到達了,一邊行,一邊「!@$^$」真笨,因為源途不段看到那些專車在我們的身邊走過。

在到達紅點時,沒有什麼驚喜,沒有特別的感覺。商場的設計沒有特點,與apm、又一城等大型商場無異。不過,我們有一特別的發現,發現了有溜冰場,並將有ICE HOCKEY 的比賽,故我們便留下來看了一場尚算精彩的比賽了。

可能以前看過ESPN的職業冰曲比賽節目,故覺得這場比賽比較和平,加上我覺得是因為球員都是學生,便令比賽更加少衝撞性。

在看過比賽後,我們便回家。可是,我們發現上車不到3分鐘便到達,更發現行路到紅點比坐車還要快吧。



很久沒有和友人一同唱k,同埋食早餐了。
可能因為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休息關係,一向很少能夠在k房唔唱k而瞓覺我都係第一次。

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人的精神很容易能得到休息的機會。今日看報紙很悉天水圍又有慘刻發生,原因都是因為生活、家庭、子女所帶來的。這是的確需要政府關注的地方,原因是那些是新來港的人士,在未有充份的支援的情況之下,如何學新地方適應新生活是很重要的一環。有時香港人會話,來香港都適應不了,不如返回內地吧。這可以是一種解決方法。因為我都覺得來不來香港是那些人的個人決定,沒有人迫他們的,迫他們的主要可能是他們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。(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)此外,就是因為要照顧家人而來港生活,那些就真的是迫不得意了。既要適應生活,又要照顧家人。究竟我們應如何看待這些人呢﹖

現時內地的出入境政策之嚴格,我認為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內地發展步伐不一,出現了貧富差距。當香港有最低生活保障時,人便希望獲得這種利益,這是一般香港普遍的說法。我不反對有這種人的存在,亦不贊同這種說法是全面。其實這種居所的遷移等同於移民,內地居住的人一但成功申請來港居住的話,便要放棄內地的戶籍,沒有回頭的機會。所以,決定來港定居生活等同於一種投資,投資得宜的時候便不會有問題發生,一但失利之時,便是他們危機出現之時。

香港,天水圍、東涌、深水埗有很多這種內地人生活。政府現時以ngos的服務、直接投入資源(加社工)、提供基金予公司或ngos間接聘請,種種方法,都是專為新來港人士而提供。那又是否合適呢﹖

我只認為香港未來面對人口老化問題嚴重,未來欠缺青年的努動力,引入人口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法。可是,似乎政府在引入人口時,未有好好安排引入那種人口,給予那一種人口得到永久的居留權,給予那種人口得到福利。這又難怪政府的安排,因為使用的資源是公帑,要向立稅人交代,不可以隨便便用,要通過從從研究,得出合理的使用方法,並且要有合理的回報。而且,在回歸後經過了很多釋法、抗爭的事件,使政府必需要依法辦事,在遇到困難或沒有法理依據的時候,便要公平、公開地探討,但每每在需要使用公帑的問問很容易被糊渾而過,很難得到普遍巿民的認同,結果又令政府有關部門卻步。

老實講,政府又不能完全不負責,因為這些家庭有大部份是當時在香港辛勞工作而未有結婚的人士,在辛勞大半生的情況下返回內地尋覓另一半,並以「一家團聚」的理由申請來港。結果,老夫少妻在香港佔有不少數量。政府又是不是要處理這個歷史問題﹖政府是有責任。

在一個很複雜的畫面下,香港人,又有沒有了解清楚呢﹖報紙所述的什麼「悲情城巿」,又是否真確呢﹖傳媒不這樣具labeling的報導,巿民又會不會認為那是「悲情」呀﹖立稅人,沒有前人種類,後人怎能乘涼呢﹖香港應幫助這班人吧﹖民運抗爭人士,普選能解決這些問題嗎﹖一人一票能幫助他們嗎﹖

既是同坐一條船,那不如一同建立和諧社會吧。